<rt id="yy0w0"><small id="yy0w0"></small></rt>
<acronym id="yy0w0"></acronym>

建立與全國統一大市場相適應的財政體制機制--財務部投稿

Date:2024-1-12 8:45:25Hits:0

應以地方財政有效運作為基礎和前提,促進形成以財政體制治理作為保障的全國統一大市場。

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,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,著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。隨后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提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,強調財稅等領域改革??茖W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、維護市場統一、促進社會公平、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,建立與全國統一大市場相適應的財政體制機制極為重要。

認識擴大內需驅動全國統一大市場高效運轉的作用

內需是驅動全國統一大市場高效運轉的原動力。在拉動經濟增長的“三駕馬車”中,外需在很大程度上難以自主掌控,投資屬于資本性投資并非最終需求,這樣一來,內需的重要性一下子凸顯出來。

從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需求來看,擴大內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,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滿足人民群眾對個性化、多樣化、高品質消費需求的現代化機制設計。

從區域協調發展來看,我國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、資源稟賦、比較優勢不盡相同,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,不僅可以推動各區域之間人員自由流動、商品互通有無,更可以通過市場力量不斷縮小區域差距,促進區域協調發展,增強各區域的凝聚力,構建完整安全的產業鏈和價值鏈,并不斷提升我國經濟整體競爭力。

從推動高質量發展來看,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后,創新驅動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。企業科技創新需要前期大量投入,如果有龐大內需市場對創新產品集中消費,那么企業科技創新的前期投入就能夠快速回收和兌現,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。

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需要與之相適應的財政體制機制

我國有超大規模市場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,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,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過程中,必須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,牢固樹立“全國一盤棋”理念,既尊重地方先行先試的探索精神和做法,發揮好各地比較優勢,又要防止一些地方以鄰為壑,各自為政,搞“政策洼地”。以上兩點不可偏廢,需要把握好時度效。

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不能單純依靠“火車頭”帶,而是要充分發揮各方面積極性,像“動車組”一樣節節有動力。要以增強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性、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前提,建立與全國統一大市場相適應的財政體制機制。

從行為財政學角度來看,對于當地稅收、上級轉移支付、發債收入這三類收入,地方政府無疑更加重視當地稅收,主要因為稅收是自有財源,可以自主調控。如果過于依賴上級轉移支付和發債收入,可能會導致地方政府產生投機心理、財政短視行為。因此,建立與全國統一大市場相適應的財政體制機制,從財源培育、財權配置到財力調控,都應以地方財政有效運作為基礎和前提,如中央和地方對主體稅種的分率征收,培育地方稅,構建地方稅體系等。在這方面,有必要借鑒1994年分稅制的做法,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對增值稅、企業所得稅等主體稅種分率征收的基礎上,把消費稅作為地方主體稅種,調動其發展經濟、培植財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,在此基礎上對存在財政缺口的地方再進行轉移支付,以避免一些地方依靠上級轉移支付“躺平”,全國財政“吃大鍋飯”的情況。

基于地方財政有效運作的財政體制機制建立后,全國地方財政大體上形成三種類型,即財政盈余型、財政平衡型和財政缺口型,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重點放在財政缺口型地區。這樣一來,有利于發達地區輕裝上陣、加速發展,欠發達地區奮起直追,中央財政居中調配,從而促進形成以財政體制治理作為保障的全國統一大市場。一方面,從商品、服務、勞動力等傳統生產要素到技術、管理、資本、數據等現代生產要素,都能在全國范圍內有效配置、自由流通,各地基于各自比較優勢相互協作、高效運轉。市場資源的有效配置體現在財政運行層面就是各地財源的勃勃生機,反之如果地方財政都吃“大鍋飯”,那么全國統一大市場就可能成為“空中樓閣”。另一方面,高效的市場運作、有效的地方財政運轉與中央財政的宏觀調控“三圈層”,相輔相成、相得益彰,缺一不可。地方財政之間的有效競爭,使市場運作的主觀能動性更強;缺乏有效市場運作,地方財政將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”;缺乏地方財政的有效運作,中央財政的宏觀調控也將乏力,三者合力才能搭建起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穩定“鐵三角”。

(作者系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)來源于:中國稅務報